■本报记者 单颖文
围绕科学家严东生的故事,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青年宣讲员在互动中开展沉浸式宣讲;立足本职工作,来自嘉定区各行各业的青年代表将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理解整合为音诗画节目《新的出发》;聚焦老年人的多元养老,嘉定区百姓宣讲团宣讲员推出原创小品《最后一把钥匙》,体现上海养老服务的不断完善……近日,嘉定区菊园新区面向辖区科研人员、青年党员、社区居民代表等,以沉浸式宣讲、生动化宣讲等宣讲新形式,在上海硅酸盐所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活动。
立足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的新思路新办法,上海正积极构建立体化宣讲格局。尤其是发挥青年群体力量,让大家结合学习体会和收获,在基层开展形式多样的宣讲。当前,市委讲师团上海市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团共开展宣讲活动233场,全市各基层宣讲团队共开展宣讲活动近2.6万场,不断扩大宣讲覆盖面和影响力。
青年是学习主体,也是宣讲主力
“最近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走红国内外,中国在2015年发射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就叫‘悟空’号,‘腾空’700多天后,迎来了近年科学家离暗物质最近的一次重大发现,上海硅酸盐所研制的BGO晶体为‘悟空’号取得重大发现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宣讲时,嘉定区百姓宣讲团宣讲员、上海硅酸盐所团委书记仲鹤这样开头。在他看来,将宣讲与时下热点相结合,更容易吸引观众注意,也拉近与年轻受众的距离。
仲鹤介绍,在上海硅酸盐所,35岁以下青年职工和研究生占比一半以上。青年既是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主体,也是宣讲主力。在50余人组成的宣讲团中,有一线科研人员、有科研管理骨干、有在读研究生,平时围绕弘扬科学家精神等做好常态化宣讲,在重要节点则通过逐字逐句原原本本吃透会议文件,再结合研究所战略规划、学科方向、年度重点任务等,开发宣讲课件、创作舞台剧等,把高屋建瓴的党的创新理论转化成生动的、青年人易于接受的话语体系。同时,研究所还遴选了80余人组成青年理论学习小组,不少成员也是宣讲团成员。他感到,这种从“开发创作宣讲课程—学以致用推动工作”的双向奔赴,让更多青年会讲、会听、会学、会做。
嘉定区菊园新区“青菊联盟”宣讲团宣讲员、上海北水湾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品牌运营中心副主任万文浩说,将深入浅出的理论阐释与实践层面的对策思考相融合,既是对宣讲者能力的考验和提升,也更易于听众接受和共情。▼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院地合作,互动提升学习效果
“通过面对面的聆听、深入的参观学习,从老科学家的故事到现在科研工作者的奋斗,感受到的是始终不变的胸怀祖国、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励我们前行。”听完宣讲,上海硅酸盐所博士后蔡飞燕说,与传统宣讲形式相比,此次宣讲除了更沉浸、更生动,也带来更多感触。
“将宣讲员由一人‘独奏’,转变为理论宣讲者与实际科研工作者共同宣讲的‘协奏’。”上海硅酸盐所党办主任毛朝梁表示,该所是全国首批弘扬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拥有丰富的科研、科普、科学教育以及弘扬科学家精神的资源,所在属地则在文艺创作、理论宣讲、课程设计方面有优势。此次院地合作、主动破圈,通过听、看、议,让抽象的理论变为具体可感知的实际。
当前,嘉定区菊园新区还以新时代文明实践“青菊联盟”为抓手,通过整合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上海激光等离子体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二研究所等资源,打造菊园新区“1+5”沉浸式理论宣讲基地,将讲台从普通教室转移至沉浸基地,展开常态化、长效化宣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心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