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宛艺
身高1.65米,体重55公斤,全身有44个自由度,对应着44个伺服关节。傅利叶智能GR-1通用人形机器人,可以快速行走、敏捷避障、稳健上下坡,还能够结合认知智能,与人协同完成动作。
昨今两天,2024中国具身智能大会在徐汇西岸举行。与会专家认为,作为人工智能进入物理世界交互的载体,具身智能将人工智能技术与“罗伯特”(英文“机器人”音译)实体相结合,让“大脑”有了可支配、可感知、可交互、可行动的“身体”。机器人能够感知、推理并与真实的物理世界进行各类互动,成为人类的重要伙伴和助手,带来巨大便利和效益。“软件硬件双向奔赴,相互赋能的生动图景正徐徐拉开。”
变形金刚有了“灵魂”
“人工智能发展中,我们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探索道路。”国务院参事、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戴琼海说,从深度学习、大模型、ChatGPT到Sora,人工智能逐渐逼近通用智能。具身智能是物理世界通过传感器映射到数字世界,机器人像婴儿一样试错学习的过程,这种智能体离不开传感器奇点、算力奇点和通用智能奇点。
大模型出现后,人与机器之间能够进行自然的交互,这让具身智能有了“灵魂”——软硬件结合后,机器人能听懂人的语言,自主进行空间规划推理、运动能力,同时具备了泛化的任务分解能力并完成任务。
“影片《变形金刚》中,机器人与车可以相互转换,我们的机器人结构能不能完成这种形式的转换?”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戴建生说,最顶尖的机器人更应具备的是对所处环境有效应变的能力。
研制出国内第一个仿人机器人灵巧手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宏正致力于空间机器人研究。太空中,高真空、大温差、强辐射、微重力,这种情况下更需要机器人自主作业、灵巧作业。但亟待攻克的难点还有很多。比如低轨卫星90分钟就会绕地球转一圈,速度极快,叠加变化的光线,如何识别目标、精准抓取?“机器人的灵巧手要能感受温度,感受力和力矩,并实时调整。”刘宏有一个“小目标”,那就是建设太空的4S店。“人类航天员在天上的操作范围很局限,如果能将航天员能做的特定工作赋予机器人,这会非常了不起。”
从实验室走向现实,还需上下游协同创新
“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热点,具身智能正逐步从理论走向实践,从实验室走向现实。”市科委主任骆大进说,上海将加快推进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等关键技术和底层技术的攻关突破,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迈进。
现场,能够流畅交流对话的客服机器人、适应复杂地形环境的四足机器人、匹配多种流水线作业的工业机器人……各家企业展示了通用场景、专业领域、垂直工业赛道的最新应用成果,但企业相关负责人也坦言,产业链各环节迫切需要一个交流互动的尖端平台,中国具身智能大会应运而生。
当天,上海具身智能产业与创新联盟正式成立,初始成员包括具身智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等单位,软硬件、上下游协同创新,凝聚产学研用合力。▼ 下转第三版(上接第一版)“具身智能是典型的多学科技术交叉行业。在此过程中,产业联盟可以发挥整合优化资源、推进强链补链延链的重要作用,促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张建伟正将具身智能融合到自动化、生产、社会各个方面的垂直领域,“从制造工业4.0,到未来的出行、大健康、农业机器人、家庭机器人、具身智能教育等等,我们将会孵化出一批具身智能从理论到应用的新领域。”
人工智能行业产值突破800亿元、发布具身智能产业政策、牵手中国电科第二十一研究所共同打造上海具身智能创新中心……徐汇区把握人工智能产业先发优势,率先在全市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具身智能产业发展的扶持意见》,打出了支持具身智能产业发展“组合拳”:以真金白银支持关键技术攻关、开放协同创新、高质量孵化器建设、引进优质企业、总部企业落户、提升企业规模、拓展“具身智能+”应用、打造“智造空间”、拓展融资渠道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