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跨学科学习成为撬动学校课程变革的支点

上海市市八初级中学探索“跨学科学习”实践
文汇报

上海市市八初级中学是上海市新优质公办初中。自办学以来,学校始终秉持、传承创办人杨斯盛先生倡导的“勤朴”校训,并在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中又赋予其“勤朴”两字的丰富内涵。学校全体教职工在“勤朴立校,尽责育人”的办学理念下,坚持守正创新、五育并举,为市八初学子的未来发展打上“勤朴”底色。
      
       自跨入新时代以来,学校将培养“勤朴”品质与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力相结合,牢牢跟随黄浦教育局对学校办学的要求,把培养创新素养、匠心匠能作为育人主旋律,把课程建设作为实现育人目标的主渠道。
      
       由于传统分科式教育难以打破的学科间壁垒,学校决定将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作为创新素养培育视野下学校课程改革的关键手段,与此同时,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也给学校的课程建设带来了全方位挑战。由此,上海市市八初级中学正式开始了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校本建构探索。
      
       顺应时代发展 提升综合能力
      
       随着科技发展与国际社会变革,当今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空间探索、全球暖化、能源危机定义的教育4.0时代,传统分科式教育不能够适应信息时代,不利于学生对知识体系部分到整体的把握和理解,世界各国都在呼吁能够带来深度学习、解决复杂问题、应对快速革新的科技的教育改革。
      
       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之下,“跨学科”作为一个新兴的教育热词频繁出现,而“跨学科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应对策略,也开始被教育界广泛关注。它以关键概念或能力为载体,从驱动性问题入手,旨在通过课堂中的微项目化学习、学科项目化学习、跨学科项目化学习、超学科项目化学习等不同层级的项目化学习,不断提升学生的融合与综合能力、跨学科思维习惯和整体思维能力。
      
       事实表明,具有广博知识而又掌握了精深专业知识的科学家,往往比那些只有单一的专业知识的研究者更容易产生新的思想和独到的见解。市八初中认为,学生如果掌握了知识、技能,可能会成为优等生;如果能洞悉学科核心概念框架,并且掌握了学科领域的核心实践,就拥有了“专家思维”的雏形;如果还能进行跨越学科边界的贯通性思考和实践,那就具备了创新思维——这正是当今社会最需要的人才特点之一。
      
       开创“真实”情境 探索特色课程
      
       在跨学科教学与学习中,教师可以从所教学科某一模块、知识为出发点,建立其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减少了重复教学;学生们在教师的帮助与引导下,增进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且有利于系统学习方法的习得和辩证思维方式的养成——在市八初中教师们看来,“跨学科学习”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是有益的。
      
       在跨学科学习课程的设计中,学校以“统整”和“探究”为原则,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个包含着真实问题的情境,从而引导学生利用多门学科知识进行探索,培养他们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实问题”成为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的主线,把核心问题转化为一系列的学习任务,学生通过高投入的实践探索,达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和深层次理解。例如学校借助地域资源开发了《未来地下城》跨学科实践创新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他们勤学善思,勇于探索的科学创新精神。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设计需要打破课程和学科的壁垒,例如学校正在尝试共同策划“城市印迹&人文探寻——市八初学子老城厢10公里徒步寻迹学史”项目,一个项目,分科切入,多科延伸。虽然设计项目时是分科的,但学生真正做项目时,毫无疑问地要延伸出去。
      
       同时,为了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将知识融为一体,真正能学以致用,学校还致力于在项目统筹下实现课程一体化。例如基于市八初中学雷锋特色而建设的《寻迹雷锋》公民思政课程已经被列为黄浦区思政重点课题。课程学习中学校将培育创新素养与激发社会责任进行了有机整合,设置了“小雷锋探寻‘治理’”子课程群。子课程系列聚焦承担城市基层治理和运行的行业,设计项目化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现场寻访、采访互动、课堂讨论等形式了解社会治理,切身感受“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提升学生的公民素养,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强化育人水准 促进教师成长
      
       在传统教学体系下,教学活动都是分门分科进行的,学科与学科之间不具备联系,导致学生的知识结构孤立、死板,从而影响到学习效果。教师也往往只专注于本学科知识的教学和研究,对学科外知识较少涉猎,这导致教师知识面狭窄,也使其实际教学能力受到制约,特别是面对某些学科交叉处综合性较强的知识时常感到“力不从心”,这逐渐成为教师教学的“瓶颈”,使教师在学生心中的专业形象下降,也不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而在2020版《国家课程标准》及纲要中,国家教育部着重强调了跨学科学习、大概念教学和探究式学习的课改方向,但与此同时,跨学科项目化学习设计作为一项崭新的工程,对于习惯了传统教学方式的大多数教师来说无疑是一项非常大的挑战。
      
       新时代背景下,聚焦核心素养,教师如何变革育人方式?当“跨学科教学”来临,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专业素养?对此,市八初中进一步变革育人方式、落实核心素养,为“跨学科教师”的快速孵化搭建了两条成长路径。
      
       一方面,学校以“跨学科课程设计”为核心,开展了教师的跨学科教学培训工作坊,以任务驱动的方式,促进教师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新的教学技能。在培训的过程中,学科不断交流和碰撞,各学科教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将各自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展现出来,以供学习和交流,在拓宽了教学视野的同时,更促进了自身的专业发展和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另一方面,随着跨学科统整的深入,教师们也会跟着学生的脚步一起,利用逐渐精细、科学、强大的概念框架解释越来越复杂的现象,迎接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也会拥有越来越强大的跨学科、跨领域对话的能力,从而培养孩子的创新素养。在跨学科学习中,教师还会成为学生的学习设计师。课程、教法、策略、技术、环境不再独立存在,而是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学历案中融为一体,共同锻造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
      
       目前,上海市市八初级中学的特色课程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学生们的探索能力、学习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从“单学科学习”到“跨学科学习”,不仅是对一所学校课程创新和领导能力的挑战,更是对所有老师的挑战,在今后的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中,市八初中的全体教师将不断发展自身专业能力,进一步优化跨学科课堂尺度,使教学更符合学生发展特点,为培养五育并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断奋斗、砥砺前行。 (章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