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和谐

——兼议黑石M+街区城市更新
文汇报

◆黑石M+街区随处可邂逅艺术

文汇报

◆幸福集荟音乐书店走廊

文汇报

◆今天的黑石M+街区连通历史与现代(playze供图)

文汇报

◆今天的黑石公寓外景(摄影:袁婧)

文汇报

◆黑石公寓历史照片

程雪松 崔仕锦
      
       视城市如生命体,有其生长、发展、衰亡的自然过程。上海如今迈入了后工业化的高质量发展时期。在互联网和文化消费的新的时代语境下,上海的城市空间需要随之转型和更新。经济和社会的变革是城市更新的主要内驱力,城市渐进式有机更新的价值在于适应城市发展模式的变轨:从规模扩张到品质提升、从粗放建设到精细治理。
      
       几位学者本世纪初在《欧洲城市更新》一文中指出城市更新涉及到“对已经丧失了的经济活动进行重新开发;对已经出现障碍的社会功能进行恢复,对出现社会隔离的地方促进社会融合;以及对已经失去了的环境质量和生态平衡进行复原”,这反映出城市更新的三个基本议题,即业态开发、社会治理和环境复育。这是高质量发展亟需面对的关键问题。城市更新与其说是内容和形式的推陈出新,不如说是面对以上困境的审慎修整和精心疗育。
      
       其中,黑石公寓转身成为黑石M+街区,可谓近年来上海城市更新的典范,给业态、社会和环境等方面都带来明显的改善和提升。
      
       以“音乐”为关键词,营造视觉和听觉的共鸣、历史和现实的交响
      
       原黑石公寓位于衡复风貌区内,是建于1924年的折中主义建筑,因填充墙体和部分构件采用黑色石材而得名。六层建筑主立面沿街,采用新古典主义纵横三段式布局,左右对称,出挑的门廊以科林斯双柱作支撑,门廊上方依次为中空露台和逐层收小的弧形阳台。其拱券窗洞、券齿线脚、雕花石柱以及螺旋形柱,都蕴含巴洛克曲线之美。建筑室内以细致的马赛克拼贴和低饱和度的莫兰迪色系墙面,展现出与硬朗的建筑主体不同的婉约感。建筑配套齐全,家具、电梯、中央供暖均为套房标配,还设有恒温泳池、网球场和停车库,它在当时被誉为是“上海最好的公寓”,以今天的标准来看,也无疑属于高品质的环境。
      
       更新前的公寓内部,除了居住和办公功能以外,已经零星出现小型艺术工作室这种介于文化生产和消费之间的业态。改造后的黑石M+街区顺应了这种趋势,开发新的文化经济活动,包括精品酒店、书店、咖啡馆、餐厅等业态,为邻近的上交音乐厅提供配套服务。从治理的角度来看,整个街区由徐房集团承租给幸福里文化公司运营,改造谨慎地协调原住居民、原住租户和引进商家等主要人群的利益,统筹建筑规划、室内、景观、艺术等多个设计团队参与,以创意抚慰历史,确保整体品质的高标准和专项设计的精确性;内容的变化带来形象的改善,整体空间环境保护修缮了黑石公寓历史建筑,保留改造了周边的办公用房,对于局部车棚、阳台等空间还进行了适当的新增加建,以确保功能的实现。
      
       今天,黑石公寓朝向复兴路的街区入口和内部庭院开放空间,成为建筑群落的中心,通过风景元素的植入,提升了街区的文化性和公共性。室内空间则融入海派历史符号和当代艺术语言,把斯维特兰娜·博伊姆(Svellana Boym)所谓的“修复性怀旧”和“反思性怀旧”恰如其分地结合。最终的环境形象体现出既经典摩登、又清新时尚的新海派风貌。
      
       城市更新的精要处,在于面对多元主体、脆弱遗存、敏感环境和演变功能,构建“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和谐”。
      
       以黑石公寓为主体的黑石M+街区定位为上交音乐厅的配套。其周围坐落着上海音乐学院、上音歌剧院、上海交响乐博物馆等众多同音乐相关的机构,很多音乐人和音乐主题工作室栖身黑石公寓周边。引进的“幸福集荟”也是音乐主题书店,有名家作品曲谱、器乐和声乐考级用书、音乐理论书籍、进口类音乐普及读物,以及古典、流行音乐唱片。显然“音乐”作为城市更新的关键词,本身就代表着和谐,意味着视觉和听觉的共鸣、历史和现实的交响。
      
       在看得见的地方,黑石公寓高大的体量和折中主义外观是整个街区的核心,周边的商业建筑以谦虚的造型、通透的立面构造和深色的石材外饰面拱卫着主体建筑。通透的立面是为了过滤光线。从音乐厅听完音乐会的人来到这里,是从视觉紧张兴奋的辉煌殿堂走进阑珊夜色,建筑立面的疏朗格栅、阳台栏杆、磨砂玻璃砖让光线变得柔和,眼睛放松的同时,身心也会松弛。深色的建筑石材饰面则可以让庭院中的榉树叶在白天更显葱翠,可以较好地缓解视觉的疲劳感。正是这些理念造就了建筑看不见的和谐。
      
       建筑师通过对视觉做减法来舒张其他感官的体验,构建环境感知的整体和谐,景观设计师则从交响乐旋律中汲取灵感创造跨越感官媒介的体验。面对狭窄平淡的街巷空间,李中伟和团队以grasshopper算法和阵列的黑色石块构建了一段律动的景墙,宛若音律的视觉“层流”(流体层状流动时视觉上如同凝滞的状态),体现出空间和音乐的对话,艺术与科技的和谐交融。他们还选用大吴风草、蓝羊芒、花叶蔓长春、迷迭香等郊野植物在建筑立面上悬挂立体绿化,营造自然闲适的多维花境,草叶的芬芳和咖啡的香浓一起激活了嗅觉。景观中的公共艺术展现人与猫的互动,戴耳机的人夸张的表情和姿态延续着艺术家张勇一贯脱世方外的精神气质,镜面不锈钢材质让形体消融在周围场景中,暗示着环境的主角也许是看不见的音乐,给位于市中心的环境平添隐逸的气质。
      
       相较于外部空间的空灵和收敛,室内空间显得更富张力。幸福集荟音乐书店以大面积留白的墙面、顶棚衬托简洁的现代拱券以及复刻历史图案的马赛克地面,既表达对老建筑的尊重,又留给看不见的旋律飞扬穿越的空间。如果说幸福集荟是交响乐,黑石M+酒店就是音乐剧。它的设计语言更加具有装饰艺术的意味:餐厅上方的深色玻璃拱顶网架如丝织般柔软,大堂的大理石地面黑白格图案如像素般飘忽,墙上装点颜磊的当代绘画深邃朦胧、色彩斑斓。这些设计语言浸润着海上旧梦,却又辉映着繁花似锦的当代。室内设计师黄全认为这是“更当下的一种形态,多变而富有戏剧性”,形成有视觉张力的和谐。
      
       优秀的城市更新项目,为“建筑可阅读”提供拓展的契机
      
       从城市更新完成后的效果来看,设计团队孜孜以追求的“与历史共生的当代性”也成为“看不见的和谐”的注解,至少可从两方面理解:一方面是对历史建筑的态度,建筑师坚持不做“福尔马林溶液中浸泡的标本”,不以老自居,不倚老卖老,要为当代所用;另一方面是对未来的态度,接受在运营中不断更新,为后人留白,不追求一时的网红效应。这种不偏不倚的更新逻辑,在设计界浮华的当下是诚实理性和难能可贵的,表达了对建筑整个生命过程的理解和尊重,也是对城市自然生长的豁达和包容。
      
       优秀的城市更新项目,是城市动态演进中的一枚参与性的当下节点,为“建筑可阅读”提供了拓展的契机:可以是设计者对历史文本和场地信息的解读,亦可是功能使用者和文化消费者对空间场所的品读,甚至是城市漫游者对设计者初心的揣度,各有各的感悟,各有各的精彩。
      
       这些“阅读”的关键,都基于“在场性”。口传文本是听觉感知,印刷文本是视觉感知,而立体的建筑文本通过身体感知。建筑的尺度、深度、密度和颗粒度等测度标准,都是调动身体媒介在现场感受到的,身体感知的参与让建筑阅读更加生动具体。城市更新正是要把渐进变化的场所信息抽丝剥茧、披沙析金地浮显出来,由意识捕捉,被身体感知,让心灵体验,从而便于建筑阅读者完成多维度、多感官的“沉浸式阅读”过程。这对于改善今天人们因视觉信息摄入过多产生的焦虑和抑郁有所帮助,对于平衡当下由芜杂的电子文本引发的“浏览式阅读”盛行状况也不无裨益。
      
       当城市更新项目通过有效运营真正进入城市的血液循环,融入城市的生态系统,建筑就可以疏离碎阅读和浅阅读,有了被开放阅读和深层阅读的可能,成为城市发展文脉中的当代文本。如将不尽,与古为新,“建筑阅读”也是一种对历史建筑文本的创新实践和生命体验,是阅读者调动自己的生命能量对一座建筑生命片段的邂逅和生命历程的造访,在城市发展的时空格局下,在静观和默读中,完成自我更新的历程。
      
       (作者分别为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教授、博导;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湖北美术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