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二孩、三孩政策的实施,多子女家庭逐渐增加。
调查发现,多子女家庭中,父母的养育模式对子女性格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有很大影响。什么是好的养育模式?如何做才算“养育得当”?这不仅取决于家庭内部的环境和条件,取决于孩子的性格和气质,更取决于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互动。
所谓好的养育模式,关键在于父母必须更加关注家庭中的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各自在各种磕磕绊绊中收获爱的能力,收获手足情深。同时,在养育的过程中,父母也需要不断修正自己,和子女共同成长。
■陈斌斌
随着人口政策的逐步放宽,从二孩政策全面放开,到今年5月三孩政策的出台,带来了我国多子女家庭的比例迅速增长。
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之前二娃在新生儿中的比例约为30%,而到2016年,这一比例超过45%,到2018年更是已经超过50%。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新生儿数量超过1470万,其中59.5%是二娃或以上。
新的人口政策变化不仅可能再次影响我国的家庭体系,也给社会科学领域学者从事家庭研究提供了新的样本,为学者们在一个尚未被研究的文化背景中研究同胞关系提供了宝贵的机会。最新的研究显示,多子女家庭的子女之间的关系,与父母处理子女间关系的方式、父母的养育模式密切相关。
多子女家庭的孩子更早习得社交技巧
从广泛流传的习语“兄道友,弟道恭”中可以看出,我国传统文化十分强调和谐的同胞关系。正是由于这种文化传统的影响,我国父母通常会教育孩子要保持和谐的同胞关系。
良好的手足关系确实会让孩子受益终身。一项研究表明,多子女家庭的孩子在放学以后和自己的同胞呆在一起的时间,远多于和其他人相处的时间。他们在同样的家庭背景下接受到同样的教育方式,并共同延续家族传统,因而即使成年以后他们位于不同的城市,这些童年时就被打下烙印的回忆、情感和责任等都会贯穿其一生。
成年后,同胞之间的陪伴会明显下降,但是其关系会在中年时趋于稳定,并延续终生。甚至还有研究表明手足接触会成为其重要的情感关系之一,并与老年时期的健康状况相关。
多子女家庭为孩子社交能力的发展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有相当多的研究表明,孩子能从和兄弟姐妹的社会交往中学习社会认知技巧,展现出亲社会而非反社会的一面,包括如何解决冲突、换位思考、提供情感支持,以及调节情绪等。
现有的这些研究阐明了手足关系对孩子各方面成长和行为的影响机理,或者证实了其间的相关性,更多无法确定的影响却是取决于父母对孩子的养育是否得当。
解决同胞间的冲突,哪种方式更有效
那么,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父母会使用哪些做法来有效地解决孩子们之间的同胞关系呢?
一个基于山东和浙江两省10-14岁青少年样本的实证研究探讨了母亲在同胞关系中的参与对青少年同胞间冲突的影响。
这一研究调查了母亲参与的两种主要类型的亲子关系——积极引导和威权控制,对青少年同胞间冲突的影响,且这两种模式都在其他国家的社会调查和研究中得到过确认和证实。
积极引导被定义为一种积极调节,即通过提出建设性的建议、鼓励孩子解释自己的观点、指导他们在出现分歧时以和平的方式谈判,从而让孩子们保持良好的同胞关系;威权控制则是对同胞间冲突的一种严厉反应,包括言语惩罚、身体惩罚以及非引导式的直接干预。
在我国的研究结果表明,母亲的积极引导与同胞冲突之间呈负相关,而威权控制与同胞冲突之间呈正相关。这说明,母亲在解决同胞间的冲突和促进同胞间的积极互动时,积极引导比威权控制更有效。
此外,我国的家庭中,母亲在参与同胞关系方面的积极育儿行为似乎与一般父母角色中“严父慈母”的传统期望一致。也就是说,母亲作为主要照料者,应当以温暖和支持的方式来教育和培养孩子。
父母承担的育儿压力会影响子女间关系
同时,调查显示,有两个及以上孩子的父母可能比只有一个孩子的父母经历更多的育儿压力,而育儿压力同样也会对孩子的心理的和关系产生影响。
最近的一项研究以上海167个婚姻完整、有两个孩子的家庭为对象,调查了母亲的育儿压力、母亲温暖的养育和同胞亲密程度之间的关系。
研究发现,母亲的育儿压力越大,就会导致她们减弱使用温暖育儿的方式,这会进一步导致子女之间的同胞亲密程度下降。这似乎说明了,育儿压力会影响养育行为,进而影响儿童与兄弟姐妹建立亲密的关系。
那么是否有一些潜在的保护性因素来解决育儿压力呢?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父亲的参与。尤其是在两孩家庭中,父亲需要积极配合母亲的养育活动,父亲以支持母亲的方式共同抚养孩子是非常重要的。
儿童青少年的同胞关系质量,也对他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重要影响。例如,我国香港地区的社会科学研究者Lam和他的同事在2021年完成了一项为期一年的纵向研究:以香港189个家庭的青少年同胞为研究对象,发现同胞亲密预示着更高的亲社会能力和学业水平;而同胞冲突预示着更低的学业水平,同时会导致同胞中的弟弟受到更多的同伴排斥。
父母和同胞:哪个对孩子的发展影响更大
家庭系统理论强调家庭是一个复杂的相互关联的系统,它不仅突出了亲子关系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而且强调同胞关系的影响。此外,从毕生发展的角度来看,亲子关系质量随着子女年龄的增长会逐渐下降,但是同胞关系质量在整个青春期和成年期都保持着稳定的发展。因此,同胞关系可能会显著影响个体的发展。
一项为期一年的纵向研究基于我国兰州地区平均年龄为16岁的青少年样本,探讨了青少年与父母和同胞之间的积极或消极关系如何影响他们的适应问题。
通过在同一模型中探讨青少年与父母和同胞之间的关系,该研究能够在一年后测量出每个家庭成员在预测青少年适应问题方面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与父亲的积极(而非消极)关系和与母亲的消极(而非积极)关系与青少年的内化问题(例如,抑郁、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等)有关。此外,控制了与父母的关系之后,同胞冲突仍会影响青少年孤独感,而同胞亲密则减少青少年孤独感、抑郁和问题行为的发生。
另一项三轮的纵向研究调查了来自浙江省平均年龄为13岁左右的青少年的害羞行为与父母和同胞对其的亲密度之间的双向关系。害羞被定义为一种在新奇或陌生的情况下表现出恐惧和焦虑的退缩行为。研究结果揭示了同胞亲密度会减少青少年的害羞,而青少年害羞的减少又会反过来增强同胞亲密度。然而,在父母亲密度与青少年害羞之间并没有发现这种双向的关系。从这项研究看出,对于一些社会能力,同胞的作用似乎比父母的作用更大。因此,让儿童多与自己的兄弟姐妹互动有利于他们社会能力的发展。
基于我国现有的实证研究,父母因素(如父母如何与两个孩子项目、两孩父母压力和父亲参与等)对我国儿童与青少年同胞亲密度和冲突具有独特作用。同时,同胞关系的质量对人们的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均有一定的影响。未来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不应该忽视同胞关系的作用。
(作者为复旦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
相关链接
多子女家庭养育有什么禁忌
“老大照书养,老二当猪养”并不可取
说起多子女家庭,大多数人都会说到“老大照书养,老二当猪养”,这固然是养育两个孩子时父母真实的心态写照,但是养育两孩或者多孩,并没那么简单。父母需要做的不在于是不是照书养,或者是照哪种理论养娃,重要的是重新建立养育新模型,包括思考如何平衡好两个(或者多个)孩子之间的关系、如何做到一碗水端平。
养育多孩的父母比一孩父母承担更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在物质上、心理上要提早做好准备,做好比较长远的家庭规划。
切忌“有了老二,忘了老大”
传统的多子女家庭常常会出现的一种情况就是“有了老二,忘了老大”,而这是多子女家庭必须要谨慎防止出现的情况。
因为在两孩家庭的过渡阶段,其实更需要关心的是老大,父母应及早做好老大的心理预案,帮助老大适应老二的出生。不要让老大感受到被忽视或者冷落了。
切忌总是“大的要让着小的”
无条件地只让年长孩子让着自己的弟弟妹妹,长此以往会让年长孩子产生不被重视、不公平等心理困惑。一方面,家长应对孩子的同胞关系问题时,应该从每个孩子的视角,用更加积极的引导方式去协调同胞关系。另一方面,家长在教育多孩时,要让每个孩子感觉到公平,孩子眼里的公平比父母自己认为的更重要。
更加要防止“丧偶式育儿”
在两孩或者多孩家庭,父亲缺失可行不通。父亲直接参与子女的养育有利于孩子建立积极的同胞关系。父亲可以通过打闹游戏、父亲角色的榜样作用去积极参与子女的互动。另外,父亲与母亲所建立起来的积极沟通方式,良好的情感模式,为孩子树立积极同胞关系的榜样,是孩子学会如何与同胞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